返回

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|山坨兒颱風|賑災行動
2024年10月,「山坨兒颱風」帶來金山百年罕見的大規模水患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,浪金山作為深耕金山區的地方團隊,在毫無應變經驗、資源匱乏的情況下,憑著對地方的熟悉與情感,啟動了為期30天的「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 」。
從第一天開始,浪金山即與在地社群、志工團體、公部門密切聯繫,並以「不遺漏任何需要幫助的人」為行動信念,協助進行弱勢家庭清淤、公共空間整理、物資分發與災後社區支持。
這場行動不只是一次危機回應,更是一場基層治理力的總體驗,也讓浪金山從文化行動團隊轉型為具備韌性治理能力的「地方問題回應中樞」。此次經驗更串連起金山社群網絡與外地資源,使金山成為一個能被更多人關注、共同守護的地方。
從第一天開始,浪金山即與在地社群、志工團體、公部門密切聯繫,並以「不遺漏任何需要幫助的人」為行動信念,協助進行弱勢家庭清淤、公共空間整理、物資分發與災後社區支持。
這場行動不只是一次危機回應,更是一場基層治理力的總體驗,也讓浪金山從文化行動團隊轉型為具備韌性治理能力的「地方問題回應中樞」。此次經驗更串連起金山社群網絡與外地資源,使金山成為一個能被更多人關注、共同守護的地方。
更多詳情
✦ 內容亮點
- 動員超過 150 人次志工投入一線災後救援與清淤工作。
- 協助完成 百餘間民宅的空間修復與環境整備,金山區公所與多名里長高度肯定,災後主動與浪金山建立通報與協力關係。
- 串聯 超過50個在地與外部協力單位與個人參與支援,如「法鼓山文理學院、攸惜關懷協會、台北效力志工團」 ,形成跨域支持網絡。
- 獲得中央社、公視《我們的島》、自由時報、TVBS、聯合報、民視等 超過20篇媒體報導與紀錄。
✦ 執行分享
這場災難來得又快又猛,浪金山在完全無賑災經驗、資源不足的情況下「笨笨地站上第一線」。裝備不齊、人手短缺,我們一邊處理災情,一邊學習如何安排物資、理解弱勢戶需求、與公部門同步資訊,同時還需面對地方人情網絡的磨合與誤解,身心俱疲。然而,我們也見證了令人動容的協力行動:暗坑文化工作室、台北效力志工團、攸惜關懷協會帶來寶貴的賑災經驗分享;法鼓山、慈濟、美伶姐的資源與溝通支援;小店家如潮香燒臘、大山東饅頭、小瑪克披薩的食物協力;以及眾多來自全台各地轉發訊息、送來物資的陌生人。這次災後行動,重新定義了「浪金山是什麼」——我們不只是文化品牌,而是當地方需要時,願意挺身而出的公民平台與協力核心。
➠ 了解更多專案內容
Powered By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