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三線並進的永續現場課|台大地理|議題走讀
2024年末,浪金山迎來創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外部參訪行動——由臺灣大學地理系組成的 80 位師生團隊,針對北海岸展開一場主題式的實地學習與觀察之旅。這場參訪分為「青年創生」、「能源議題」、「溫泉文化」三條主題路線,對應浪金山長期耕耘的地方議題。
行動內容橫跨災後重建場域走讀、地熱電廠實地導覽、漁村文化探索,以及在地溫泉業者的訪談與場域見學。透過這場學術與實踐接軌的交流行動,不僅拉近了學界與地方之間的距離,更實質展現浪金山作為地方知識協力者與平台整合者的角色能力。
行動內容橫跨災後重建場域走讀、地熱電廠實地導覽、漁村文化探索,以及在地溫泉業者的訪談與場域見學。透過這場學術與實踐接軌的交流行動,不僅拉近了學界與地方之間的距離,更實質展現浪金山作為地方知識協力者與平台整合者的角色能力。
更多詳情
✦ 內容亮點
- 共 80 位師生參與,創下浪金山歷來最大參訪團紀錄。
- 分為三大主題路線進行:青年創生、能源議題、溫泉文化。
- 導覽總涵蓋 6 個在地場域、3 位專業引路人分線帶領。
- 首度導入「災後重建」為參訪主題,搭配地景比對與地熱科普解說。
- 與台大社會科學實踐論壇協作,串接溫泉文化與地方產業永續脈絡。
✦ 執行分享
這是浪金山第一次同時處理「三線導覽」的場域規劃與引導安排,除了導覽內容的調性整合,還需應對場地分配、時間掌控與地方協力者溝通壓力。由於活動延伸自「山坨兒颱風」後的災後行動,必須拿捏導覽與地方創傷之間的邊界,設計上著重於「從災難中看地方回應力」的敘事方式,避免成為創傷的再消費。同時,本行動也考驗浪金山團隊的「跨領域解說力」——如何將能源科學、文化資產與青年行動,翻譯成學生可理解且有感的敘事,並激發參與後續行動的動機,是一項重要突破。
Powered By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