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mbnail image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
浪金山 Wave In Jinshan

  • 首頁
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料理
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• 生活文章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料理
  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  • 生活文章
登入/註冊會員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
浪金山 Wave In Jinshan

  • 首頁
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料理
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• 生活文章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料理
  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  • 生活文章
登入/註冊會員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返回
Design For Taiwan 校友會|飛捷文教基金會|組織共學 x 餐飲體驗 x 地方走讀

Design For Taiwan 校友會|飛捷文教基金會|組織共學 x 餐飲體驗 x 地方走讀

2024年,由飛捷文教基金會主辦的「Design For Taiwan(DFT)」校友會首次移師金山舉辦兩天一夜聚會,浪金山作為接待單位全程協力,並以磺港漁村為行動場域,展開飲食體驗、地方導覽與設計實踐對談。

浪金山共同創辦人潘姝伃,身為DFT第五屆校友,以這次校友會為契機,分享她從畢業後走入地方的歷程:如何從「想要改變世界的設計師」逐漸轉化為「與地方共處的參與者」,將設計思維從解決問題的框架,轉為一種陪伴式的生活實踐哲學。

在這場校友會中,浪金山打開了新開幕的「享魚路」空間,提供以地方食材為本的料理體驗,也帶領參與者走進磺港的日常路徑,從海產產業到人情網絡,讓每位參與者以身體感受「地方正在發生」。

這場行動讓設計教育與真實社會場域建立新的對話關係,也讓「青年韌性」這個概念,在真實的共學與共感中被再次詮釋。
更多詳情

✦ 內容亮點

  • 參與者共 40+ 位 DFT 歷屆校友,跨屆次、跨領域共同對話。
  • 活動包含:1場地方導覽散步、1場飲食體驗、1場浪金山實踐分享。
  • 將「享魚路」首次作為交流場域開放,實驗飲食 × 地方敘事 × 設計對話模式。
  • 分享主題以「從設計思維到地方行動」為主軸,促成跨世代對話與反思。
✦ 執行分享

作為 DFT 第五屆的校友,這次能在金山迎接來自不同屆的校友、夥伴與老師,是一種很特別的情感重逢與角色轉換。

從2022年和夥伴文培共同創辦浪金山,逐步學習如何從「想做出什麼」轉為「陪地方一起面對什麼」,這次飛捷文教基金會把校友會移到金山舉辦,讓我第一次向 DFT 社群回應這一路的實踐與轉變。

很感謝 DFT,讓我在不同階段以不同的角色參與——從學員、到回來擔任 Mentor、再到今天作為地方合作夥伴,這份連結不只是專業網絡,更是一種價值上的同行。我認為,DFT 最可貴的地方,在於它所培養與凝聚起的,是一群對社會議題持續保持敏感、願意實踐的行動者。

未來,我真心期待校友會能延續,甚至由我們這群校友自主籌組與策劃。我與浪金山也會持續打開空間與資源,很願意支持校友們來地方駐點、討論、共創,讓我們在彼此的路上能更多理解、更多陪伴,也更多一起長出來。

— 

潘姝伃|浪金山共同創辦人|DFT第五屆校友

Powered By
    Cookie的使用
   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。若繼續,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。
    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