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日本社造學校典範轉移|浪金山 x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|台日交流
2024年,浪金山主動策劃並促成「社造學校典範轉移」的國際學習行動,邀請日本總務省・地域力創造顧問、社區營造學校「光輝塾」創辦人尾野寬明老師至金山舉辦工作坊。
此台日交流講座由「東京裏物語」主編王立中與「斑馬線文庫」社長許赫引薦,並集結林森雜貨、匕匕庄、阡陌游、街道案子、程古厝等多位臺灣地方行動者共同參與。
尾野老師以其在加賀市長年經營社造學校的經驗,分享如何透過「週末英雄」與主動參與者的聚集,建立社區的韌性共識體。
這場交流不僅是一場理論學習,更是浪金山在策略轉型上的重要實驗——從文化與空間經營者,走向人才支持與地創組織培力平台的實踐者,重新定義「如何建構一個讓人留下來、願意投入的地方系統」。
此台日交流講座由「東京裏物語」主編王立中與「斑馬線文庫」社長許赫引薦,並集結林森雜貨、匕匕庄、阡陌游、街道案子、程古厝等多位臺灣地方行動者共同參與。
尾野老師以其在加賀市長年經營社造學校的經驗,分享如何透過「週末英雄」與主動參與者的聚集,建立社區的韌性共識體。
這場交流不僅是一場理論學習,更是浪金山在策略轉型上的重要實驗——從文化與空間經營者,走向人才支持與地創組織培力平台的實踐者,重新定義「如何建構一個讓人留下來、願意投入的地方系統」。
更多詳情
✦ 內容亮點
- 集結 15 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地方行動者團隊,皆為現行營運中的社造組織負責人。
- 首度將日本「社區營造學校」概念系統性介紹至金山,含導師導引、實作對話、個案轉譯三階段。
- 以「邀請制工作坊」形式進行,促進高信任基礎上的開放學習與深入交流。
- 建構起一套「台版地方人才支持系統雛型」,作為未來共學平台的基石。
- 提出超過 10 組地方實作構想雛型,涵蓋居住共學、空間共用、人才接力、社群引導等面向。
✦ 執行分享
此次行動源於浪金山對於「地方團隊不只是要做活動,而要支撐人留在地方」的深層思考。金山長年面對人才外移、青年返鄉困難、組織疲乏等問題,使我們意識到地方永續發展的核心,不只是資源、空間,而是「可持續的人才支持系統」。然而,台灣目前尚未有完善的社造學校體制可供參照,因此我們主動連結尾野寬明老師,將日本的實戰經驗與制度模型導入本地。最具突破性的是,本次採邀請制進行,讓平時分散於各地、忙於操作的夥伴,有機會短暫跳脫第一線,回到學習者角色,不再只是領導者,也能彼此取暖與凝聚願景。這是浪金山首次真正以「策略培力者」的姿態出發,也打開了後續推動「地方共學聯盟」的可能性。
➠ 了解更多專案內容
Powered By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