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mbnail image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
浪金山 Wave In Jinshan

  • 首頁
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定食
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• 生活文章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定食
  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  • 生活文章
登入/註冊會員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
浪金山 Wave In Jinshan

  • 首頁
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定食
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• 生活文章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青年共生計畫 
      • 了解計畫
      • 共生夥伴
      • 地方深耕與行動典範
      • 企業贊助與合作方案
    • 地方品牌 
      • 享魚路|海味創意定食
      • 浪聚|不只是餐酒館
      • 浪集|Podcast
      • 浪居|藝文共居空間
    • 顧問服務 
      • 地方設計 × 地方編輯|工作坊服務
      • 蔡文培聊創生|地方設計顧問
    • 文章故事 
      • 所有文章
      • 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
      • 2024 水漫金山韌性重振行動
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• 文化振興
      • 創生觀點
      • 行動錦集
      • 生態餐桌
      • 生活文章
登入/註冊會員
享魚路Logo,金山美食,魚路古道,金山景點,金山住宿,磺港
返回
社會性農業講座|浪金山 x 阡陌游|台日交流

社會性農業講座|浪金山 x 阡陌游|台日交流

在社會性農業推動者「阡陌游」的引薦下,攜手「浪金山」與「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」邀請到日本知名農業企業「京丸園」社長,與我們分享京丸園如何透過人本設計,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友善的工作環境,並且讓他們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力。

本次講座不僅邀請到身心障礙領域的重要行動者(如夥伴注意、無葳不至、多寶學堂)、地方信仰單位(金山慈護宮)、在地小農與永續實踐者一同參與,也促進了不同背景間對於「包容性就業」、「社會性產業」的深度理解與對話。

這次交流活動讓我們見到了日本企業「以人為本」思考的成功案例,京丸園以身障朋友的需求為出發點,透過細緻的設計和制度改良,創造了一個包容多元的工作環境,也證明了身障者在產業發展中的無限潛力。

而浪金山同樣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概念,希望未來也能如京丸園般打造出一個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、共同成長的空間。
更多詳情

✦ 內容亮點

  • 吸引來自 6 個身障與社會創新領域組織共同參與(含青銀就業、藝術創作、庇護工場等)。
  • 分享京丸園累積 超過100名員工、其中四分之一為身障者的運營經驗。
  • 鈴木社長分享多項實務制度設計:客製化設備、工作步驟拆解、公平薪酬系統等。
  • 台日雙邊對話中,提出5 項適合台灣落地轉化的實作點子,如:共融職場設計、支持性薪資制度、農業學習模組等。

✦ 執行分享

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場知識交流,更是浪金山推動「地方創生 × 社會共融」價值實踐的策略轉向實驗。不同於過往以文化或觀光作為主軸,此次主動將焦點轉向「人」——尤其是常被忽略的身心障礙者。

我們發現,地方創生的核心不僅是資源調配,而是制度能不能讓更多人「參與其中」。從京丸園的案例中,我們學到:「不是人去適應工作,而是設計工作讓人可以參與」,這種設計哲學也深深啟發浪金山對於在地空間、職能、合作機制的再思考。

此外,我們也必須處理語言轉譯、文化脈絡差異與本地實施可能性的討論。這場活動成為我們組織內部重新盤點「地方接納力」與「社會包容性」的關鍵契機。

➠ 了解更多專案內容

Powered By
    Cookie的使用
   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。若繼續,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。
    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