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泡麵、牛丼是我最常吃的東西,我就住在東京這狹小的辦公室裡,這就是我的生活」,《 #自遊人 》雜誌總編輯岩佐十良社長笑著說,對於一本提倡美好生活雜誌的總編輯來說,顯然這種生活是荒謬且諷刺的,這種生活直到 2004年從東京到了距離坐新幹線 1.5 小時的新潟縣,開啟了一場真正為美好生活而發起的革命。
論壇當天,金山許多大大小小溫泉飯店業者和在地創生創業的朋友們都到場,了解岩佐社長如何將一個經營四代都以失敗收場的古民家民宿,打造成日本首屈一指的地方旅宿品牌,並且逐年穩定成長。
「孕育一切的是地方」岩佐社長強調。
人們離開了地方前往都市,造就了都市化和嚴重的城鄉差距,而人們在都市賺錢再回頭購買農村生產的食物,曾經人們講到新潟「只有米」,而岩佐社長用雜誌編輯的感性眼光,發掘除了米之外的里山生活之美,創辦里山十帖,透過旅宿業的人力需求,創造在地人的就業機會,更串聯在地各產業職人與業者,運用十帖解方「食、衣、住、農、環境、藝術、遊、癒、健、集」等不同角度,讓在地人留在地方工作也讓外地人進到新潟,享受在地自然之美。
「100年後も雪国もあるために」
「百年之後還是雪國」,是新潟雪國觀光圈的 Slogan ,強調從保護生態環境去延續在底產業,我們向岩佐社長提問:「里山十帖這個旅宿品牌在環境保護上實踐了什麼樣的行動呢?」
岩佐社長強調必須從小細節做起,在里山十帖所使用的各種旅宿備品都是特別挑選過,以不破壞環境為前提去仔細選擇,小到牙刷大到被褥枕頭,對旅宿業來說的敵人蜘蛛網,岩佐社長他們也特別保留,不做過度清理,留給自然生物一個棲息的地方,和大自然和諧共好。
論壇最後我們反思,在金山我們正在做什麼,還能做什麼?
新潟和金山都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及農業基礎,也都有溫泉的自然資源,新潟縣下雪、金山下雨,或許下雪是件讓人感到不便的事情,但新潟卻反而標榜雪國文化和觀光,凸顯雪國之美,金山未嘗不能是美的雨城呢?雖表面看似不便將外來遊客拒之門外,但反過來,我們卻也可以善用他,做出結合「雨」的景觀特色和藝術創作。
這塊土地孕育了生命,這裡的火山和雨水造就了農業的欣欣向榮,但人卻慢慢凋零。
我們找邀請年輕人一起來到金山,一起來換宿,一起經營餐廳和各式空間,讓年輕新血進到金山,或許金山是座雨城,我們便可以懷揣著蘇軾的心境,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
用豁達和美的心境來到金山,我們相信金山百年之後還是雨城,美的令人嚮往,而這,也是屬於我們的一場來自地方的革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