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 年的溫泉老空間「新館」,因軍方進駐而逐漸荒廢。
在金山的山海交界,一座昭和十三年落成的溫泉建築靜靜佇立。舊金山總督溫泉的前身名為「新館」,由台灣總督府台北州於 1938 年興建,隔年啟用,成為北海岸最具象徵性的金山溫泉場域。那段時光裡,旅客進出、蒸氣升騰,金山的溫泉文化在此落地生根。
戰後的新任務,使新館被劃入海防範圍。溫泉水源封閉,建築沉默,以另一種方式被留在時間之中。儘管被限制使用,它的存在仍悄悄保留著金山人共同的記憶、建築語彙與生活痕跡,像是靜止在山腳的一本厚重史冊,只等待下一次被閱讀。
「舊金山總督溫泉」,讓「新館」重新被看見與理解。
2000 年,新館迎來新的守護者。民間企業家劉信雄購入原址,本想作為招待所,卻在實地走訪後被這座昭和建築深深吸引。歷史的紋理、細膩的工法、溫泉文化的底蘊,都讓他決定改以修復取代改建,讓這座老館以原有的氣質繼續陪伴金山。
在鄭惠啟經理的帶領下,空間被溫和整修,開放予旅客使用。舊金山總督溫泉再次成為金山的重要節點,而旅客的腳步,也讓這段歷史重新被觸碰。這並不是一場翻新,而是歷史延續的自然流動;老館從未消失,只是等待著被重新理解。
「浪金山」創辦人三年前的踏訪,成為今日合作的伏筆。
浪金山與舊金山總督溫泉之間的緣分,其實比預想中來得更早。創辦人蔡文培在大學時期,曾隨教授前來拜訪鄭經理。那時,他還不知道自己會在金山扎根,更不知道幾年後,這段看似偶然的造訪,讓未來留下交會的可能。
多年後,浪金山因在金山的在地實踐逐漸受到地方信任,當總督溫泉內部餐廳規劃有所調整時,鄭經理再次想起這位曾來過的青年。於是,一座昭和老館與一群正在金山實作的青年,迎來了久違且自然的連線。
在地長出的能量,使空間能被延續得更好。
浪金山不是從餐飲開始,而是從地方行動開始。從金山大水後的救災,到永續飲食、青年共生、地方策展與實體空間經營,一步一腳印地累積與地方的信任。近年在磺港的「享魚路」,更以文化料理與空間活化,展現出浪金山結合文化價值與營運能力的可能性。
這些累積讓浪金山成為具有「承接空間」能力的團隊。青年們在金山生活、在金山工作、在金山思考未來,使浪金山所做的一切,不只是經營店面,而是與地方共同建立一套能夠持續生長的生活系統。
而這樣的能量,正是舊金山總督溫泉尋找新夥伴時最珍惜的特質。
歷史底蘊 × 當代生活,交會出新的金山樣貌
煦新館不是一段重啟,也不是舊館的翻新,而是延承這座昭和老館本來就擁有的質地,並讓它走向更貼近旅人與地方生活的方向。
青年團隊以「溫泉作為生活節奏」為起點,重新詮釋空間的氣息。煦新館的料理以溫暖的家常感與節氣風土為主調,空間延續昭和的沉穩色系,而器皿、座位、窗景與光線,都回應著老館本來的美感語言。所有細節都不是改寫,而是對歷史的一次柔軟回應。
在煦新館裡,旅客看見的不只是食物或空間,而是金山長達八十多年的文化脈絡如何在今日仍持續被感受、被理解、被使用。
在歲月與青年的交會處,金山的下一章正展開
煦新館的位置——舊金山總督溫泉二樓——像是一個俯瞰時光的視野。從窗邊望出去,是北海岸日常的風景;而從空間望回來,則能看見一段歷史如何在新的世代中繼續呼吸。
煦新館的存在不是結束,而是延伸。建築的過去與青年的現在,在此自然交會,讓金山溫泉的故事不只留在歷史裡,也活在當代的步調之中。
當你走進煦新館,迎接你的不是重啟,而是延續;不是破與立,而是一條持續前行、從 1938 年一路延伸至今的金山脈絡。這裡,過去依然沉穩,而未來正靜靜生長。
📍 煦新館|暖心溫泉療癒料理
🚩 地點|新北市金山區民生路196號舊金山總督溫泉2樓
🚗 停車|周圍有免費停車場
🔜 Google Map連結:https://share.google/rdlEGm0r2EOV23ZXC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