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的山腳下,有一條從地底湧出的熱水脈。
它自古便以「治癒之泉」著稱,沿著水尾而生,見證了溫泉文化的起落與再生。當浪金山團隊踏入這片土地時,我們看見的不只是老湯屋的殘影,而是一整個等待被喚醒的文化系統——公共浴池的精神、社區的連帶,以及人與自然共存的節奏。這,正是「煦新館」誕生的起點。
煦新館是一間餐湯空間。
「煦」代表溫暖的日光,「新館」則取自昭和時期「公共浴池新館」的命名脈絡,象徵延續與更新的共存。在這裡,泡湯不只是身體的放鬆,更是一種文化的回溫。許多日本學者將「湯屋」視為日常生活的延伸,街坊鄰里在蒸氣與笑聲中交換故事、互相照應。浪金山團隊想重現的,正是這樣的公共性——讓泡湯不再是觀光消費,而是一種地方連結的方式。
餐湯並置,是煦新館的核心精神。
熱湯之後的定食,是金山風土的延伸。廚房團隊以「地熱」為靈感,設計出兼具昭和洋食與北海岸食材的餐點。海風帶來的鮮味、火山土壤孕育的野菜、地熱溫度轉化的熟成工法,讓一份「海鮮定食」成為對地方最誠實的回應。每一道菜都像是在說:「金山的味道,不需華麗修飾,它本身就足夠動人。」
煦新館不僅是一間餐廳或湯屋,它更是一個青年共生團隊的實驗場。
浪金山的青年夥伴來自不同城市,有人曾在米其林餐廳磨鍊廚藝,有人研究地方文化與社區營造,他們選擇在金山共同生活與工作,試圖打造一個以地方為舞台的「共學、共創、共生」系統。在煦新館,他們一邊經營空間,一邊學習如何讓地方經濟與文化復興相互扶持。
這樣的實踐,也回應了金山水尾社區長久以來的努力。
水尾曾是北海岸公共浴池最密集的地區,如今,隨著觀光變遷與人口外移,這些老屋逐漸沉睡。煦新館的出現,不是為了取代,而是為了串連——將老湯屋文化、地熱景觀與社區記憶重新編織,讓居民與旅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位置。
我們相信,地方振興不只是經濟的數字,更是一種「再生活」的過程。
從湯煙到餐桌,從青年到長者,煦新館是一座橋,連結過去與未來。
當你泡在那池熱氣氤氳的泉水裡,看見窗外的山與海,聽見青年廚師在廚房裡忙碌的聲音,也許就會懂:這裡不是一個被設計出來的景點,而是一種正在被重生的生活方式。
煦新館,讓身心重新煦暖,也讓地方再次新生。
📍煦新館|昭和溫泉療癒料理
🚩地點|新北市金山區民生路196號舊金山總督溫泉2樓
🚗停車|周圍有免費停車場
🔜Google Map連結:https://share.google/mCuVlvQO8GmeyqPNA